- · 《数字与缩微影像》刊物[08/03]
- · 《数字与缩微影像》征稿[08/03]
- · 《数字与缩微影像》投稿[08/03]
- · 《数字与缩微影像》栏目[08/03]
但是不知道怎么把现金打到我朋友的里面(数字(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③盆冲方法很多,有端拉法,即用两手拉住胶卷两端,来回进行显影,这对初学者虽然容易掌握,但易划伤药膜,同时受室内温度影响较大。最好用松拉法
③盆冲方法很多,有端拉法,即用两手拉住胶卷两端,来回进行显影,这对初学者虽然容易掌握,但易划伤药膜,同时受室内温度影响较大。最好用松拉法,左手拉片、右手松,右手拉片,左手松,使胶片始终最短距离保持在显影液内(图1)。
④盆冲容易拉伤或划伤乳剂膜,故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小心。
⑤冲洗胶卷时应将乳剂膜朝上,冲洗页片时应将乳剂膜朝下,然后再进行显影,目的是为了防止气泡所造成的显影不均匀。
⑥盆冲的器皿不能用铁盆,铝盆、铜盆等,否则显影过程中它的氧化物会导致底片污染及产生斑痕。2、罐冲法,设备简单,只要有冲洗罐即可,是一种经济,轻便,实用的冲洗方法,专业、业余都适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冲卷方法之
一。冲洗罐采用不锈钢或酚醛塑料(胶木)制成,耐酸,耐腐蚀,冷热不变形,有一定的强度。这两种冲洗罐市场都有供应,形状有圆
形、方形两种,前者用于冲洗120、135卷片,后者冲洗4x 5寸页片。不锈钢冲洗罐其性能是传热,制冷较快,容易使显影液增温或降温,表面镀铬、光滑,因而药液不易粘住,容易清洁,轴芯呈平行螺旋状,只要装片正确,是很容易掌握的(图2)。由上可知,不锈钢冲洗罐比胶木冲洗罐的优越性多,故最常使用。冲洗罐的容量大致分为250、500、1000,2000毫升四种,最小的一次能冲洗一卷135胶卷,最大的一次可冲洗八个135胶卷。在暗袋中装片,可不必设暗房,特别在野外冲洗,携带十分方便。不锈钢冲洗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罐冲装片是关键,只要装片妥当,就不会产生错位或叠片。初学者开始时可用废胶片进行练习,反复体会装片要领,时间一长就熟能生巧了。装片前手要洗净,装片后要仔细检查轴芯边缘有否胶片出轨或错位,出轨了胶片拿下来重装。②不锈钢冲洗罐由于它的密封性能良好,允许在冲洗过程中将冲洗罐全部浸入恒温水槽中去操作,搅拌也可在水中进行,自始至终冲洗罐不露出水面(图3)。这样可确保显影在恒温下进行,减少室内温差对冲洗胶片的影响。③如果想用一个不锈钢轴芯使两个胶卷背靠背冲,一定要记住乳剂膜必须朝外,片基及防光晕层向内,切莫装反。如果操作不熟练,还是一卷一卷冲好。两卷背靠背冲,胶卷防光晕层不易去掉,待水洗
时加一点碱性的无水亚硫酸钠或多冲一会即可退去。
④冲卷前必须检查轴芯的定位钉是否将胶片夹住,以防胶卷在搅拌中脱落,滑出轴芯之外,划伤药膜。⑤装好胶片之后,立即注入显影液,然后将轴芯朝相反的方向转动几下。在放入恒温水之前,上下转动几下,排除气泡,避免底片发花(图4)。⑥不锈钢冲洗罐与轴芯在使用中应轻放,绝不能认为它是不锈钢造的就乱丢,乱滚、乱碰,否则时间长了罐与轴芯会变形,从而影响装片或造成漏光。胶木冲洗罐保温性能特别好,降温或增温的程度比不锈钢冲洗罐要缓慢得多,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人喜欢用胶木罐来冲卷。胶木冲洗罐的轴芯有三种:
胶带型,螺纹型、扇型。使用胶木冲洗罐冲卷应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①胶木冲洗罐比不锈钢冲洗罐密封条件差,不宜将罐浸入恒温水槽中,否则水会压入冲洗罐内,冲淡显影液,
②木冲洗罐稍有疏忽就会漏光,要经常检查盖与罐的交接部分是否盖严。
③木轴芯受潮发涩后使装片困难,最好将水擦干,待干了再装片。
④胶木冲洗罐及轴芯用毕之后,应在水中泡15分钟,保持清洁,以防污染。
黑白胶卷底片冲洗步骤2009-04-07 22:49事前准备:
你需要一个完全黑暗的地方来做这件事,如果你没有一个暗室,一个暗的小间也可以。要先试验一下这间小屋能不能用,你就站在这个小屋里,站三分钟看一下小屋里有没有漏光的地方,假如看不到有漏光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可用,如有漏光就用毛巾或其它东西把它堵上。
在整个显影工作当中把胶片缠绕到片盘上是唯一的一个要用一点技巧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你不能够出错的地方,所以应当很好的练习,你可以先用一卷废片来做练习,直到你能够在全黑中做这件事做的很有自信,你可以把眼睛闭上做或在全黑中来进行这个练习,你把这个练习做好了以后要省你很多的事,减少你很多浪费并可避免你将来冲坏很有价值的胶片,因此做这样的事是一件很重要的投资,你要反复的练习,直到它变成一个很习惯的事情。其实在片盘上缠胶片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把显影罐、片盘、显影罐的盖还有剪刀,放在你在暗中容易摸到的地方,然后把冲洗要用的药液也预备好。按厂家说明把药液稀释。药液都要让它们达到应有的温度。
文章来源:《数字与缩微影像》 网址: http://www.szyswyx.cn/zonghexinwen/2022/1212/1931.html